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及相关服务
山东高速集团坚守基础设施“主力军”定位,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,推进全省高速路网加密扩容和地方铁路互联互通,提升高速公路运营品质,助力群众美好出行。依托高速公路路网和路域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物流、智慧交通和资源开发等产业,壮大路衍经济。

基础设施投资

基础设施投资是山东高速集团核心主业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累计建成1994.6公里高速公路,助力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7400公里,重回全国第一方阵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计划通车里程2130公里,将推动全省通车及在建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0公里。

相继建成我国北方冰冻海域首座特大型桥梁集群、世界最大规模八车道公路隧道群、国内首条改扩建智慧高速、全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等一批重点工程,多次荣获“詹天佑奖”“李春奖”等行业最高奖项,持续擦亮“山东的路”“山东的桥”“山东的隧”品牌。

“十四五”期间,集团将继续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作用,计划通车里程2130公里,推动全省通车及在建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0000公里。2025年,集团确定了“6通车、4开工、432亿元投资”任务。

山东高速集团运营管理高速公路9070公里,居全国同行业首位,覆盖山东、河南、四川、云南、湖北、湖南等省份以及境外孟加拉国。其中省内运营管理高速公路7335公里,约占全省的84%。

在全国同行业率先出台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服务标准,不断提高服务品质。推动运营管理智慧化转型,路网管理智慧大脑、云收费、隧道不降速等新技术、新模式走在行业前列。运管模式走出国门,成功运营孟加拉达卡机场高架快速路。实施精准养护,路容路貌水平全国领先,公众出行体验不断优化。

服务区运营

山东高速集团运营管理高速公路服务区、停车区202对,其中省内170对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累计投资64亿元、新(改)建服务区 139 对,圆满完成服务区提升改造,软硬件设施全面升级。

推进服务区品牌化、标准化、特色化、星级化、规模化和智慧化建设,建成全国首个实现自我中和的零碳服务区、全国首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氢站,发布了全国首份零碳服务区白皮书,绿色服务区建设行业领先。建成国内首条服务区“开放经济带”,搭建了覆盖全省的“山东手造”展销平台,为行业贡献了交旅融合的“山高方案”。行业内首创“司机之家”,为全国“司机之家”建设提供了山东模板。

铁路运营

山东高速集团运营管理省内益羊线、坪岚线、大莱龙线、曹寿线等地方铁路651公里,其中大莱龙线是山东“四纵四横”货运铁路运输网重要组成部分。

自营铁路分别与国家铁路网和国家能源铁路网接轨,形成了国家铁路直通运输、国能铁路互通运输和管内铁路自主运输三种运输组织模式,“车、机、工、电、辆”五大铁路系统齐全,拥有独立的调度指挥体系,具有自主运输能力,是全国首家年货运量突破亿吨的省级地方铁路企业,货物运输量、周转量位居全国地方铁路前列。

智慧交通

山东高速集团深耕智慧交通领域,开展技术研发、机电施工集成、数据运营等,打造ETC涉车数字生态圈,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和信息网高质量融合发展。

打造了业内领先的“ETC生态圈”,在全国首创货车ETC数据科技业务模式,业务规模连续多年领跑全国。行业首创ETC互联网发行模式,ETC用户数累计超过3200万,年交易额千亿元,ETC停车日均交易超30万笔,分别占全国的1/7、1/4、1/3,均居全国首位。

具备领先的行业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和输出能力,研发了国内首个零碳智慧高速云控平台、交通行业智慧大脑,打造了全国首个智能网联实景高速测试基地。

资源开发

山东高速集团拓展土地、路域媒体等资源开发空间,与交通产业一体谋划、协同发展,优化运营模式,创新管理理念,盘活路域、区域两种资源,推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。

充分挖掘路域广告资源潜力,开展“一市一站一屏”建设,建成全国首家高速公路广告管理云平台,具备一键发布、全线监控、数据分析功能,实现了媒体智能化运维。 创新高速公路、国省干线公路“服务区+旅游”经营模式,打造了山东首个花园式旅游服务区,建成省内首个3A级国省干线公路服务区等。

物流

山东高速集团创新发展多式联运,优化升级骨干网,打造了“一网一链一平台”物流新模式(物流骨干枢纽网、产业供应链、智慧物流大数据平台),提供智能化、网络化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。积极推进综合物流产业园区建设,自持物流园区资产规模居省属企业首位,4个园区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项目。

统筹运营山东中欧班列国际运营线路达到56条,可直达“一带一路”沿线27个国家59个城市,并在阿拉木图设立首个国内中亚地区集结中心,开行数量居全国前列,逐步形成东接日韩亚太、西连中亚欧洲、南通东盟南亚、北达蒙俄大陆的国际物流通道。